第四章 随意性关系

一、引言:性别差异的跨文化验证

二、短期性行为的进化背景

三、短期性策略的生理线索

  1. 睾丸大小与精子竞争
  1. 射精量的适应性调整
  1. 女性性高潮的功能争议

四、短期性策略的心理线索

  1. 男性的短期择偶心理
  1. 女性的短期择偶心理

五、同性恋行为的佐证

六、卖淫现象

七、女性短期性策略的收益

  1. 资源获取:通过短期关系获得食物、礼物、金钱(如特罗布里恩群岛女性以性换礼物,妓女通过交易摆脱劳动)。

  2. 评估潜在丈夫:婚前性接触可评估对方忠诚、个性、性生活和谐度,降低离婚风险。

  3. 保护与备胎:获得额外男性的保护(如类似狒狒的 “友谊”),或在现有配偶失效(死亡、抛弃)时快速更换。

  4. 提升地位:与高声望男性发生关系,提升自身社会评价,进入更高择偶圈层。

  5. 遗传收益

八、短期性关系的代价

九、短期性关系的有利情境

  1. 童年环境:父亲缺位者更倾向短期策略(如父母离异女性更早性交、乱交)。

  2. 人生阶段:青少年(评估择偶价值)、离婚后(重新评估市场价值)。

  3. 性别比例:当男性可以与许多女性进行性接触时,他们会转向短期性策略;当进行投资的婚姻对象较为稀缺,或者结婚不会带来太多收益时,女性会转向随意性关系。

  4. 资源分配:集体共享资源的文化(如阿赫族、瑞典福利制)中,婚姻动机弱,短期关系更普遍。

  5. 配偶价值与文化:预期未来配偶价值高者(如事业上升期男性)可能暂缓长期承诺;文化 / 法律许可(如公社、一夫多妻制)鼓励短期关系。

十、总结

第五章 吸引伴侣

核心逻辑:吸引的本质是 “满足潜在伴侣的需求”

一、短期与长期择偶的核心差异

维度 长期择偶 短期择偶
评估过程 偏好长期求爱,充分评估资产、代价、和谐度 省略评估,欺骗概率高(难以察觉资源 / 忠诚伪装)
性别控制力 高魅力女性更挑剔 女性更有控制力(愿意发生短期关系的女性少,选择空间大)
核心风险 初期夸大的地位 / 资源可能败露 易被操纵 / 欺骗(尤其在资源、外貌、忠诚等关键领域)

二、男性的吸引策略

男性策略围绕女性核心需求:资源、承诺、健康 / 体能。

  1. 资源展示
  1. 承诺展示
  1. 体能展示
  1. 吹嘘与自信

三、女性的吸引策略

女性策略围绕男性核心需求:年轻健康(外貌)、忠诚、性可获得性(短期)。

  1. 外貌改善
  1. 忠诚展示
  1. 性信号(短期有效)

四、竞争与诋毁策略

五、争议理论:健康信号假设

六、两性目的冲突与现实影响

第六章 长相厮守

一、引言:爱情的转变与相守的本质

二、相守的收益与代价

1. 信守承诺的收益(两性共通)

2. 无法相守的代价(两性差异与共通)

性别 专属代价 共通代价
男性 失去传宗接代机会、母系投资(maternal investment) 亲属网络破裂、核心资源丧失、机会成本(失去重新择偶机会)、前期择偶努力白费
女性 失去配偶资源、保护、父系投资(paternal investment) 同上
子女 - 陷入继父母控制的潜在危险

三、留住配偶策略:从动物到人类的适应逻辑

1. 动物的留住配偶策略(与人类的相似性)

昆虫虽与人类种系差异大,但应对 “留住配偶” 的核心逻辑一致,主要手段包括:

2. 人类与动物的核心差异

四、窃偶者的威胁:配偶关系的外部挑战

1. 窃偶(mate poaching)的普遍性

2. 窃偶的动机与代价

3. 窃偶的特殊策略

五、性嫉妒:留住配偶的核心心理机制

性嫉妒是人类进化出的 “威胁预警机制”—— 感知配偶关系受威胁时,激发情绪与行动以消除威胁(如警惕、攻击)。

1. 两性嫉妒的适应功能差异

性别 核心适应问题 嫉妒的主要诱因
男性 父权不确定性(避免投资竞争对手后代) 配偶的性背叛(如与他人发生性关系)
女性 配偶资源 / 承诺流失(失去经济支持、保护) 配偶的情感背叛(如与他人建立深厚情感联结)

2. 性别差异的实证证据

3. 对矛盾解释的反驳(信念假设 vs 进化假设)

4. 其他性别差异细节

六、留住配偶的具体策略

1. 满足伴侣欲求(核心积极策略)

通过匹配配偶的原始择偶偏好,提升配偶的留存意愿,两性策略有显著差异:

性别 核心策略 有效性证据 跨文化 / 婚姻持续性
男性 1. 提供爱与亲切(如表达爱意、提供支持);2. 提供资源(花钱、买贵重礼物) 爱与亲切:男性使用有效性 7 分制得 6.23(显著高于女性的 5.39);资源:有效性排第二(4.50 分) 新婚至结婚 5 年后均持续使用;丈夫若缺乏爱意表达,妻子更易提离婚
女性 改善外表(化妆、性感着装、维持魅力) 有效性排第二;巴西、克罗地亚、美国研究均验证 新婚至结婚 5 年后均持续使用;男性对伴侣吸引力越高,越愿投入留存努力

2. 情感操纵(消极 / 补偿策略)

3. 击退窃偶者(防御策略)

4. 加诸代价(破坏性策略)

通过让配偶 / 竞争者承受损失,震慑不忠行为,多为男性主导,部分手段极端:

针对对象 具体手段 极端案例 / 跨文化证据 法律 / 社会影响
竞争者 1. 诋毁(散布谣言、贬低外表 / 才智);2. 口头要挟 / 暴力(大吼、群殴、毁财产) 男性使用频率远高于女性(46% 丈夫曾要挟竞争者,女性仅 11%) 历史上部分地区 “杀奸夫合法”(如美国得州 1974 年前);现代仍有 “挑拨感情” 赔偿案(如北卡眼科医师赔 20 万美元)
配偶 1. 斥责 / 要挟离婚;2. 暴力殴打、羞辱(降低配偶自尊);3. 生殖致残(如阴蒂切开术、阴部扣锁法) 阴部扣锁法:非洲 23 国 2 亿妇女受害,需切开才能行房 / 分娩后重缝;印度拜加部落用点燃木条殴打妻子 性嫉妒是杀妻主因(如苏丹 300 起男性谋杀案中 74 起因性嫉妒;非洲部落 46% 杀妻案与通奸相关)

七、脆弱的结合:配偶关系的本质矛盾